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媒体访谈 > 心之爱创始人陈珂含
心之爱创始人陈珂含
【希鸥网】专访

陈珂含:正视心理咨询的2.0时代,或是惊喜也未可知啊

 

       日常刷屏经常会遇到恶作剧式的“逼死强迫症”系列,不是九宫格图片故意少一张,就是物品摆放打破规则,对此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会心一笑,可是对于真正的强迫症患者来说,也许就会引起强烈不适。


       天天被我们拿来调侃的“强迫症”其实质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也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常常让人处于各种压力之下,然而严酷的现实又要求我们每天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疾病都在伺机吞噬着我们的健康。


重构对世界的理解


       由美国导演The Mill执导的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获奖短片《DIX》,就试图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去探索表现强迫症患者黑暗、非理性的内在精神世界。

 


《DIX》电影截图,Marc迈出的每一步都有自己的习惯,只有那样他才觉得一切是安全的,顺心的,这种习惯一直跟随他到成年。


       外表看来,主人公Marc是一个帅气阳光的年轻人,可是没有人知道他是一名强迫症患者,每当外出的时候他的内心都会受到极大的痛苦。他总是不由自主地去数人行道上的地砖,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走,否则就会在他走到第十步时陷入万劫不复的恐怖臆想之中。


       强迫症的病因复杂、尚无定论,许多研究表明患者在此前常遭受过一些不良生活事件的影响,如童年受到忽视、人际关系紧张、婚姻遇到考验等。人是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屏蔽能力的,能把理智上不能接受的欲望或动机暂时压抑下去,但是创伤所带来的碎片却并不会因此而消失。你可以忽视它,但是却逃避不了它对你的深远影响。


       心之爱心理咨机构创始人陈珂含之前也接触过一个类似的严重强迫症个案,来访者对狗有极大抵触。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她了解到来访者幼年时曾有过被狗惊吓的经历。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经渐渐淡忘了这段往事,但是留存在潜意识深处的记忆却在多年后通过其他方式显现出来。“其实这就是神经症,是大脑神经回路出了问题。”陈珂含说,咨询的目的就是要慢慢打破他的现有回路,重构对这个令人不满的世界的理解。


       “心之爱”的官网首页写着一句话,“心理咨询,从来就不是一场救助,而是一次重新认知自己、重新出发的过程。”咨询师要和来访者建立起信任关系,搭建一对一的私人倾诉空间,让来访者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恐惧产生的起点,真正触达恐惧本源。心理咨询师基本上不会指挥对方怎么做,而是建立同理心,引导对方自己走出困境。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咨询师的作用更像是提供一片孕育自我意识的沃土,把成长的工作留给咨询者自己来完成。


       直面恐惧,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这个过程虽然会充满痛苦,但最终会获得治愈,就像英国诗人托马斯·哈代所说的“目不转睛地直面糟糕!”幸运的是,在这个直面的过程里陈珂含会和来访者结伴而行……


       陈珂含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治疗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让人本能惧怕和逃避的情节,心理治疗既不是道德的护卫者,也不是良心的审判者,相反,我们常常要走到与之相反的另一面,与当事人一起去经历去冒险。如果没有正视人性的力量,如果不能正确的理解人性,心理治疗将是艰难的,抑或是走偏的。”


回归传统的咨询体验


       入行16年,前面5年一直供职于稳定、优渥的公立医院,时常也会接到一些电视台的邀请去录制心理学方面的节目,但是陈珂含渐渐感到难以突破自己。无论是医院任职,还是参加电视节目,都不可避免地会有局限性,无法给予对方深层次的心理辅导。为了把更好更专业的服务带给咨询者,2011年陈珂含创办了心之爱心理咨询机构,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创业之路。


       目前很多心理咨询机构为了迎合“大众需求”,弄出很多花样和噱头,但其实质已经偏离了心理咨询的专业。她一直希望“回归传统”,做一个专注于个案的心理咨询机构。所谓的传统,并不是守旧,而是回归心理咨询的本来目的。坚持个案研究,是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避免标签化诊断,让咨询更加依从专业。


       在这条看似慢却精专的路上,陈珂含和她的团队一走就是7年,为每个人制定独特的咨询方案,提升了咨询者的体验感,虽然步履维艰,但是却建立起客户个案大数据,其内容涵盖各类婚恋情感问题、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神经症问题、青少年问题、职场问题、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人成长困惑等各类辅导。在没有依靠任何一家机构背书的情况下,仅靠客户的口碑相传,心之爱已逐渐成功树立了自己的品牌,累计咨询超过13500人次。


心之爱心理咨询机构室内布置


       心之爱咨询室的专业性还体现在环境布置上,从细节处就能看出处处透着用心,极具安全感和私密性的咨询环境让来访者能够最大程度地放松自己,敞开心扉。


2.0时代的心理咨询服务该何去何从?


       影片的结尾,Marc在心理医生的鼓励下,鼓起勇气正视眼前似乎难以逾越的障碍,努力去克服对于第十步的恐惧,在粉身碎骨之后重新拼合成一个完整的躯体,获得了新生,重新面对前方的空白前路,这仿佛也代表了心理咨询服务在2.0时代的广阔前景。


       目前,陈珂含在北京已经拥有两家工作室,运营情况都不错,也黏合了一批忠实用户。但,就像七年前脱离环境优越的公立医院投身创业之路一样,陈珂含准备再一次迈出舒适区,积极探索心理咨询服务的线上模式。之前陈珂含一直对线上咨询持怀疑态度,因为她认为只有面对面的交流才能正确捕捉到来访者的肢体语言和情绪强烈程度等细节,而隔着屏幕的“虚拟”诊断很难做到对症下药,只能缓解一些初级问题,治标不治本。


       随着AI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线上心理咨询产业蓬勃发展。这固然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利好,同时也折射出国人对于心理咨询服务的巨大需求与线下优质心理咨询机构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很多线下工作室不擅长经营,宣传不到位,使得很多人即使有需求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有资质的、好的心理咨询室。而这些问题在互联网上根本不存在,对于身处2.0时代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信息是网上搜不到的。


       想通了科技最终是要为人服务的,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之后,陈珂含意识到只有做到线上线下相互融合,才是开启2.0时代心理咨询服务新模式的正确打开方式。


       心理咨询在我国发展并引起国人的留意还是在08年汶川大地震事件后,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市场并没有出现爆发式增长。一方面是国人长期讳疾忌医心理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对于从事心理咨询以及精神科医学的从业者来说,长期面对大量的负面情绪和氛围不仅需要拥有专业技能,还需要一颗强大无比的坚韧心灵。在这样的使命和专业技能要求下,目前合适的咨询师,其实数量并不多。持证者缺乏足够的专业度和能力提供咨询服务,不仅不利于帮助来访者,也不利于咨询师成长。咨询师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服务质量以及行业发展速度。


       陈珂含现在想做的事情就是在线上搭建一个“有态度的”心理咨询平台,为潜在心理咨询需求者提供知识科普、机构推荐与对接,同时也为线下实体咨询室提供客源、人才培养与交流。互联网起到的只是一个媒介作用,最终的咨询还是要回归线下来进行。


       谈起再次创业的心路,陈珂含说最初的初衷只是出于居安思危的考虑,然而走着走着就发现想要破除的并不只是被线上心理咨询碾压的风险,而是破旧立新,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创新的路也许很难,但是生活就是要经历很多不确定性,“我更愿意选择一条很冒险,可能充满着很多不确定未知,有很多风险的路,但也有可能有很多惊喜啊”。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e医疗】专访
版权所有:PH7媒体访谈平台
京ICP备18040342号-1
技术支持:华大网络